眼下正迎來中小學校秋季開學季,新生家長們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一并收到了校服征訂說明書,校服的款式、價格等引起社會關注。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學校的校服征訂書,并對價格產(chǎn)生質(zhì)疑。
原因:采購過程缺乏溝通
以該學校校服投訴為例,從價目表來看,18件校服2320元左右,涵蓋了冬季、春秋裝、運動服等多個套系,基本滿足孩子在學校里一年四季的穿著。對標市場上的童裝價格,均價100多,還包含冬裝的校服,并不算貴。
那為什么還會因價格引發(fā)家長的不滿,進而引起全網(wǎng)“圍觀”呢?真正的原因想必來源于三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一次性掏錢所引發(fā)的“痛感”。日常購置衣物一般都是分散消費,故而大致“情緒可控”,單次花數(shù)千買十幾件衣服就難免激動了;第二,這源于該學校校服采購過程溝通不充分以及純被動消費而導致家長產(chǎn)生的“不信任感”,而在事件發(fā)生后學校的處理方式,更是加重了這種“不信任感”;第三,中國校服在過去數(shù)年中一直以“松垮、丑、毒”的形象出現(xiàn)在公眾報道中,負面包袱太重,一提到校服,負面聯(lián)想多,先入為主覺得不值得;最后,真正導致這次輿論爆發(fā)的導火索,則是該批次的校服質(zhì)量低下,掉色、起毛起球、破洞等問題層出不窮,讓家長們在這件事上忍無可忍,終于訴諸媒體,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在上述原因中,最不重要的原因,反而是價格因素帶來的“情緒波動”,因為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花2000多元買18件衣服的價格并不算太高,如果這個事件中家長的“情緒波動”得到安撫,“高價校服”事件可能并不會演變成這么激烈。
算賬:好校服其實幫家長省了錢
校服具有教育承載意義,需要滿足所有學生的穿著需求,因此也決定了校服的定價不可能過高。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qū)家委會前主席張展認為,一套孩子愛穿的校服,其實能大大減輕家長的負擔:“初高中生這個階段,買衣服比較尷尬,服裝廠家知道孩子們都穿校服,也不生產(chǎn)青少年裝,但孩子不可能365天都穿校服,家長就得去成人部給孩子買衣服。但現(xiàn)在,在商場里,真正適合孩子穿著的,面料、款式設計好一點的校服,兩三百一件再正常不過了,所以一套好的、孩子愛穿的校服,看起來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其實是給家長省錢?!?/p>
清華附中將臺路小區(qū)的校服中包括襯衫、西服上衣、褲子/裙子、純羊毛背心、領帶/領花,總價為760元。而在此之前,由于沒有統(tǒng)一制服,學生們出席正式場合都是租用衣服,每年也花不少錢?!拔覀儗⑴_路校區(qū)是初三到高三共四年,760元除以有效穿校服日,你算算每天才多少錢?”
現(xiàn)狀:校服育人審美功能有待提升
“如果整天都穿著松松垮垮的運動服走在學校里,我覺得對于學生尤其是高中生來講,無法顯現(xiàn)出他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而且我們學校各種文體活動特別多,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音樂會、辯論賽等,需要一些正式的服裝,該有受過教育的文化人的樣子?!鼻迦A附中將臺路校區(qū)的執(zhí)行校長朱建宏開玩笑說,有清華附中的牌子在,學生其實并不排斥穿松松垮垮的運動服,但天天都穿、什么場合都穿,還是有些可惜?!按┞榇律聿亩佳谏w起來,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對自己的美沒有知覺,這都是自我否定,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會有自信嗎?”
“麻袋衣”的戲稱說出了當下校服款式和尺碼的問題,除此之外,面料的不舒適、顏色搭配的不協(xié)調(diào),質(zhì)地差、易褪色,這一切都讓人難以滿意。
解決: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在校服采購中的決策作用
此類事件中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家長和學校之間產(chǎn)生的這種“不信任感”:事前,為什么學校未與家長方面做好公示溝通?事中,為什么當家長想辦法解決校服的質(zhì)量問題時,得到的回復是“你要是覺得不方便,平時就別穿了。有學校正經(jīng)儀式的時候,你再穿,平時大不了就不要穿?!?/p>
可以看到,在網(wǎng)絡上大多數(shù)有關校服價格的投訴中,家長都始終被排除在了選購過程之外,所能做的只能是“交錢”領校服,而學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沒有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不斷激化著雙方的矛盾,“摩擦”在所難免。
其實,要解決家校溝通的問題并不困難,關鍵在于要妥善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在2015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就曾指出:選用校服的學校要加快建立以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為主體,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社會代表等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負責具體選用、采購工作。今年5月,開展了關于全國中小學生校服選用采購的專項檢查行動,進一步明確了家長參與的校服選用采購管理規(guī)范,其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學校負責成立由學校管理人員、家長委員會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與社會代表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負責選用、采購、監(jiān)督等工作,其中學生和家長代表占比不低于80%。
總而言之,校服價格投訴事件始于“高價”,卻遠不止“高價”這么簡單。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提升校服優(yōu)質(zhì)供給、充分發(fā)揮校服的育人審美功能,是解決校服價格問題的根本方式。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